心脏基金会宣布资助新南威尔士大学的八个研究项目,旨在推动心脏病预防领域的突破性进展,并提升心脏病患者的治疗与护理水平。
新南威尔士大学七位学者共获得澳大利亚心脏基金会176万澳元的资助,用于应对心脏病研究中一些最为复杂的挑战。作为澳大利亚头号致死病因,心脏病每年导致约四分之一的人口死亡。此次,心脏基金会共投入1370万澳元,支持全国67个新研究项目,体现了其对心血管健康研究持续投入的坚定承诺。
新南威尔士大学获资助的八个项目将深入探索心血管疾病的预防与治疗新路径,涵盖多个前沿领域:从解析肠道微生物群在心血管疾病发生中的作用,到利用丝蛋白材料开发新一代人工心脏瓣膜,再到优化中风诊断流程等。
新南威尔士大学医学与健康学院院长谢丽尔·琼斯教授向所有获资助的研究人员表示祝贺。她指出:“我们为七位杰出学者获得此项资助感到自豪。这一荣誉不仅彰显新南威尔士大学在心血管研究领域的卓越实力,也反映出我们致力于推动心脏病与血管疾病在预防、诊断和治疗方面的创新与进步。”
以下是新南威尔士大学获资助学者及其研究简介:
亚历山德拉·琼斯副教授(乔治全球健康研究所)获“未来领袖奖学金”,将研究如何通过完善澳大利亚相关法律以减少饮食相关疾病。不良饮食是全球五分之一的死亡诱因,其中多数与心血管疾病相关。作为公共卫生法律与政策研究者,琼斯副教授指出,目前政府改善食品健康的措施多依赖企业自愿行为,效果有限。她将系统研究并提出证据,支持加强营养标签法规,包括全面强制实施包装食品正面“健康星级评级”标识,并推动对面包、软饮料等常见加工食品中盐、糖添加量的限制。
耶莱娜·尔尼亚克-科瓦奇纳教授 获“未来领袖奖学金”及两年期“先锋基金”,致力于开发心脏瓣膜疾病的新型治疗方法。主动脉瓣狭窄会阻碍心脏血液流出,引发心力衰竭甚至猝死。现有治疗主要采用经化学处理的动物组织瓣膜进行置换,但这类瓣膜存在血栓风险,且使用寿命仅为7–10年。尔尼亚克-科瓦奇纳教授团队将利用强度高、生物相容性好的丝蛋白材料,构建可模拟天然瓣膜结构与力学性能的仿生心脏瓣膜。该材料有望促进人体自身组织再生,从而延长瓣膜使用寿命。此外,项目还将结合先进材料与机器人技术,构建高仿真体外心脏瓣膜模型,为疾病机制研究与新疗法开发提供平台。
助理教授肖恩·托马斯 获两年期“先锋基金”,重点研究不健康肠道微生物群在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该疾病作为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可导致心脏病发作。患者肠道菌群失衡会使有害微生物进入血液,并释放加剧病情的代谢产物。托马斯副教授将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分析健康人群与患者的肠道微生物基因数据,并尝试构建携带人类肠道菌群的小鼠模型,以揭示菌群变化如何促发疾病,并锁定关键致病菌种。该研究有望开发用于评估肠道健康的便检技术,帮助预测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心脏病发作风险,并为个性化益生菌疗法提供依据。
陈宣玄博士(乔治全球健康研究所联合高级讲师)获“博士后奖学金”,将探索利用现有药物达格列净预防高危人群心力衰竭的潜力。达格列净目前广泛用于治疗糖尿病、心脏病和肾病。陈博士的研究将验证在心脏病症状出现前使用该药物,是否能够有效延缓或防止心力衰竭发生。同时,研究还将评估通过简易血液检测筛选心力衰竭高危人群的可行性。该成果有望重塑临床实践中心力衰竭的早期识别与干预策略。
肖恩·卡纳博士(乔治全球健康研究所)获“研究生奖学金”,致力于探讨心外膜脂肪组织对心力衰竭的影响。心力衰竭指心脏泵血功能无法满足身体需求,引发疲劳、水肿及循环障碍。近年研究表明,心外膜脂肪组织可能在心力衰竭发生与恶化中起关键作用。卡纳博士将系统分析该组织对患者心功能的影响、其在心衰恢复过程中的作用,以及其与降糖药物、减肥药物之间的交互关系。
谢丽尔·卡塞尔副教授(乔治全球健康研究所)获一年期“先锋基金”,旨在优化脑出血(一种高致死致残率的中风类型)在救护车阶段的早期识别与干预。全球每年有数百万人受脑出血影响,其中超过60%患者伴有高血压,显著增加死亡与残疾风险。研究表明,中风发作3小时内将血压控制至理想范围可显著改善预后。卡塞尔副教授将评估在急救车上通过血液检测快速诊断脑出血的可行性,并推动开发可在转运途中安全使用的降压设备。
庄雅各丝博士 获“先锋基金”,将验证一种新型疗法在减少心脏病发作后炎症反应与心肌损伤方面的作用。心脏损伤会触发急性炎症以促进修复,但过度炎症将导致进一步损害,增加心律失常、心力衰竭与再住院风险。庄博士团队新近发现一种调控炎症的新机制,本研究将在此基础上测试新型治疗策略,有望开发出促进心脏损伤后功能恢复的创新疗法。